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战略定位
第三节 总体思路
第四节 基本原则
第五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坚持依法治伽,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伽
第二节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节 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章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第一节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第二节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三节 增强农业服务保障能力
第五章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节 建设南疆最大的铜产业基地
第二节 建设南疆重要的棉纺服装工业基地
第三节 建设机电机械组装加工基地
第四节 建设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第五节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第六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节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第四节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
第七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一节 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第二节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三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八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第一节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九章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第二节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三节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十章 坚持共享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一节 保障和促进就业
第二节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四节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 加强文体广电事业发展
第六节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第七节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第十一章 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第一节 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第二节 大力推进扶贫工程
第三节 落实扶贫责任制
第十二章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节 坚持全面开放
第三节 加快兵地融合发展
第十三章 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一节 加强民生建设,惠及各族群众
第二节 加强产业援伽,优势互补发展
第三节 加强交往交流,增进民族团结
第四节 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第十四章 统筹做好“十三五”规划实施保障工作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第二节 健全政策体系
第三节 加强统筹协调
第四节 做好监督评估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伽师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推进依法治县、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于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努力实现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新伽师具有重要意义。
伽师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是指导全县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自治区和喀什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伽师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落实自治区和地区一系列重大会议精神,提出并实施了符合伽师实际的理念和举措,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保持战略定力,较好地驾驭了复杂局面,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294元,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4.22亿元,年均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29.7%;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2.5亿元,年均增长24%,累计完成投资233.4亿元,为“十三五”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51:26:23调整为2015年的39:30:31。一产比重继续下降,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有序推进,农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二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上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以商贸流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修建公路1338公里;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建成干、支、斗、农四级灌溉渠道452.8公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43。农村饮水安全逐步改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实施盐碱地改良试点工程,不断加大盐碱治理力度。各类防洪设施不断改善,洪水得到了有效控制。加强高效节水技术推广运用,打造高效节水综合示范区;城乡电网改造扎实推进,供电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年均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22元,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住房保障取得新突破,建成农村安居房49830户,城镇保障性住房28222套;完成7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15519户摆脱贫困,减少贫困人口78613人。城镇化率达到18.4%。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加快,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新农合参合率10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就业再就业累计完成17万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防风固沙功效显著;着力推进实施三北五期工程,人工造林8.8万亩,封沙育林1万亩,防沙治沙工程项目3.7万亩,新增经济林造林面积7.5万亩;新增绿化面积56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24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8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新建环境监测与执法业务用房、垃圾填埋场和供热站;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对节能减排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顿或关闭。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完成,林权制度、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投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等领域改革平稳推进。取消和下放了32项行政审批事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实现外贸出口2.27亿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82个,到位资金88.89亿元。
对口援伽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0.74亿元,实施援疆项目117个,引进产业合作项目44个。城乡居住环境和就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西克尔镇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项目援疆带动当了当地劳动力就业,增强了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各项指标基本完成。由于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十二五”规划指标中一些指标与预期有较大差距,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在国内和自治区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伽师县铜冶炼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棉纺项目建设进度比预期要晚。其他一些重大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才开始投产或处于建设期,尚未发挥支柱效益。农业主导产业不突出,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辐射能力弱。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高科技企业和生态型企业等新兴税源的培植还处于起步阶段,重点税源集中在资源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建设项目中,税源提供的税收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对“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指标完成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伽师县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刻把握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妥善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伽师县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呈现缓慢回升势头,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总体向好,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科技创新增添新动力,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区内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区经济发展面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新机遇,国家将着力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对外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将新疆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新高度,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的增强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大力推进依法治疆,加快法治新疆建设,将为我区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喀什看,以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加快大喀什城市圈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喀什地区将由市场末端转变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地带,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战略节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次中心。
伽师作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十三五”时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央政策支持的机遇,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赋予南疆更多特殊支持政策,针对伽师的各项倾斜政策措施将明显增多;广东省佛山市援伽的力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强,为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二是全面扩大开放机遇,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巴经济走廊、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推进,将有利于伽师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化与国内外及周边地区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随着大喀什城市圈和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加快,对伽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机遇,通过改革将释放更多红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是依法治疆机遇。通过深入推进“依法治伽”,创造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五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随着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及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快,伽师县主动融入“大喀什城市圈”的发展,在喀什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吸纳发展要素能力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
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产业基础仍然薄弱,工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工业对铜产业的依赖较大,受市场环境影响较为明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不足,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难度加大。二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未有效破解,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三是生态环境约束加大,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城乡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低,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喀什地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促进就业作为第一行动,把争取民心、凝聚人心作为第一目标,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标准,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伽师。
第二节 战略定位
依据伽师在喀什发展全局中具有的特殊重要性,伽师是喀什跨越式发展新的增长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喀什地区铜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机电机械组装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基地,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及创新区。
第三节 总体思路
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治伽,保持大局稳定;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巴经济走廊和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重要契机,加快改革开放,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点,全力打造“一园四基地”,走出一条具有伽师特色,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四节 基本原则
依据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依法治伽,维护社会稳定。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法治社会,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增强干部群众法治观念,推进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正确实施,推进法治伽师建设。
坚持民生优先,促进和谐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突出就业、教育、人才、扶贫等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民生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建设,推进民生跨越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协调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展空间集约利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生态立县,推进绿色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的理念,加大节能减排管理监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开发,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建立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等独特优势,加快互联互通,强化开放合作意识,主动融入大喀什城市圈建设与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享发展。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共享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实现持续发展。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较2010年翻两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半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现行标准下实现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较为完善的长治久安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和谐稳定、团结繁荣、文明建设跨入新阶段。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4%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实现初步工业化,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7%以上;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6%;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更加紧密,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8%,到2020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半以上,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各族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适龄幼儿入园率达100%,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建成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有量77470公顷;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55;森林覆盖率1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深化改革和依法治疆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族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第三章 坚持依法治伽,维护社会稳定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县,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为建设“大美伽师”提供法治保障。
第一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伽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县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确保中央、自治区依法治国、依法治疆的重大方针政策在伽师得到贯彻落实。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县有机统一,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及各类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推动全民普法。坚持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大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法律帮助,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法律服务站。加强律师、公证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法律服务的工作质量与水平,满足各族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增强干部群众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努力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建设法治伽师。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责,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基层选举等机制,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突出“七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带头尊法、守法,真正成为法律的执行者,成为“全民守法”的示范楷模。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充分发挥居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作用,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第二节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为重点,坚持“两个坚定不移”,牢固树立“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的理念,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着力加强和改进乡镇、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以乡镇、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着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坚持“四强”干部选用标准和“三个不吃亏”、“三个火线”用人导向,办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全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持续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开放制度,加快村民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乡镇党校教学管理水平,加强乡镇、(村)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提质增效上推动村级组织实现“两个转变”。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健全组织制度,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乡镇(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乡镇(村)、社区现有网络资源,建立覆盖县域范围的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全面支撑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三节 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管、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的原则,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平安伽师”建设。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依法强化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监管的全覆盖,完善食品、药品、保化品检验检测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认证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做好环境敏感区(点)、重点污染源和农产品生产安全的监测,加快危险废物收贮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保障综合能力建设。推进依法治安,继续开展打非治违,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深化隐患源头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强化事故风险控制。做好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加强综合应急管理。以预防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完善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重点自然灾害的应急监测、预警、通信保障能力,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严厉打击影响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查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违法案件。
第七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各民族文化建设,坚持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与交融。建立健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时代新风。
第四章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之路。突出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市场竞争力。
第一节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按照“稳粮、调棉、优果、兴畜”的方针,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全面落实国家系列惠农政策,推进高产稳产良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三五”期间,粮食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面积稳定在40万亩。玉米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同时力求全县小麦高产田达30万亩,玉米高产田达18万亩。
棉花生产坚持主攻单产、节本增效。适度调减棉花播种面积,调优棉花种植结构,结合棉纺工业发展的原材料需求,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棉花面积控制在100万亩左右,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建设棉花高产田2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达130公斤以上,不断增强棉花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特色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伽师瓜产业,伽师瓜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和绿色伽师瓜基地建设,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加大对伽师瓜育种、栽培、防病、储存、加工的科技研发,强化对瓜农的科技培训,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提高伽师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标准化,到2020年,力争65%以上的伽师瓜种植做到标准化生产。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适当扩大小茴香、杂粮等播种面积,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做优做强林果业。大力推进林果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强化科技支持,创新营销模式,做优做强特色林果业,构建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销对接的林果产业化体系。稳步发展红枣、新梅等特色林果产业,着力提质增效,打造特色林果品牌;大力扶持发展林果储藏、保鲜和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到2020年,全县林果业面积达到45万亩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优化畜种结构,突出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围绕扶持牧业合作社经营,加强肉牛羊养殖、奶牛养殖、猪禽养殖、特色养殖、良种繁殖建设、饲草料保障建设、畜产品安全和畜牧加工业建设等八大重点工程建设,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调动广大农牧民养殖积极性,提高畜禽的出栏率和绿色畜产品商品率,到2020年,牲畜出栏达到137.8万头(只),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有效保障畜产品走特色、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
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创建优质品牌。设施农业坚持因地制宜,集约化发展,重点围绕大喀什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型、城郊型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创建一批设施农产品品牌、名牌,提升产业层次。建设以地域特色农产品研发、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品牌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贮藏保鲜业。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立足城郊特色和特色乡村牧区,发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休闲观光产业,培育新的产业支撑。
第二节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重点鼓励和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吸引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通过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带动,整合资源,培育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开拓国内和周边市场为重点,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强农村电商平台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等网络的有效对接,构建“营销网络+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流通营销模式。到2020年,培育一批管理规范、产品特色突出的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品牌化农副产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节 增强农业服务保障能力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大力实施农业实用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公益推广服务职能。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稳定队伍,增强服务能力。
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为依托的农业社会化网络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牧业。加快市场平台建设,强化县域农产品与内地大市场的产销联系,发展面向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建设一批直接面向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基地,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通畅。分期分批在内地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市场,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伽师农产品销售网络。
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基地备案、农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托伽师的名优特新农产品,整合现有品牌,重点培育和打造具有伽师特色的新疆知名品牌。
加快建设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重大农业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森林草原火灾、防汛抗旱、重大气象灾害等预报、预警、控制指挥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等能力建设。
第五章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依托资源和毗邻喀什的区位优势,按照自治区和地区产业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总部在园区,企业在乡镇,车间在村组”的生产模式,加快建设南疆最大的铜产业基地和南疆最重要的棉纺服装工业基地,依托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扶持机电机械组装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一节 建设南疆最大的铜产业基地
依托铜矿资源,围绕市场需求,全力推进铜冶炼、电解铜项目建设,支持生产金属铜、粗铜企业技改扩能,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推进铜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做精、做优铜产业。重点以铜辉矿业、招金冶炼为支撑,以铜金银等多元素为原料,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铜产业下游企业,促进铜管、铜线、铜板、铜箔、铜铸件等下游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无氧铜杆加工、铜管、铜棒、铜工艺品等生产项目,促进铜产业向合金化、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铜废旧原料再生利用,全力打造铜产业的循环经济,建设南疆最大的铜业基地。到2020年,形成以铜矿资源勘探采选-加工冶炼-下游产品开发为一体产业集群、产值达50亿元以上。
第二节 建设南疆重要的棉纺服装工业基地
依托伽师县优质棉资源,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平台,以技改和引进为重点,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做大做强棉纺、织造,培育发展服装业,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以提高加工深度和新产品开发为主,推广新型、高效、节能的棉纺织技术和设备。
根据市场需求,提高新型化学纤维纯纺和混纺产品的比例,注重开发功能性纺织品。重点发展床上用品和民族服装,品牌服装(针织T恤、运动服、休闲服系列)等。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产业用纺织品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重点开发医卫用纺织材料、蓬盖类材料、农业用纺织材料、特殊装饰用纺织品、土工布材料、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等产品,提升伽师县纺织产业水平。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紧抓我国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提升伽师县纺织产品附加值或拉长完善服装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项目与优势企业,引进以功能性职业装、休闲装为主导产品的服装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壮大产业优势。加快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棉纺服装产业链,建成南疆重要的棉纺服装工业基地。到2020年,形成棉纺40万锭,各类针织品及制衣3亿件的规模,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第三节 建设机电机械组装加工基地
依托伽师县临近中亚南亚国家口岸集群优势和国家对南疆的大力支持,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大喀什城市圈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历史机遇,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承接广东省制造业的梯次转移,引进以机电机械组装为主的加工企业,重点发展变压器、电动机、农机具、交通工具、运动器械、轻工组装机械,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东进西出的优势,开拓喀什及周边国家两个市场,做强机电、小商品、小家电等加工产业。继续推动摩托车生产技改扩能,引进摩托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形成整体产业链;适度发展电瓶车产业。加快建设机电机械组装加工基地,做强机电机械组装加工产业。到2020年,机电机械组装、小商品加工产业初具规模,产值达到10亿元。
第四节 建设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加快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重点围绕伽师瓜、红枣、新梅等特色林果、设施农业和伽师羊肉为主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升加工水平和质量,延伸加工链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抓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特色食品、包装食品加工。加大对龙头加工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的优质原料基地,完善协调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适合农村进行就地加工的项目,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监测及质量控制体系,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农业加工产品品牌战略。推动农副产品“走出去”,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新格局。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在农村发展农资、农副产品流通业,建立农产品专业市场。到2020年,建成新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0家,年产值达到10亿元。
第五节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以培育优化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为出发点,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目标,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大力引进符合县域发展要求的项目,壮大园区规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体制健全、投资环境优良、产业结构合理、区域经济总量提升”的工业新城。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固体废物)处理、220KV变电站等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区设施配套,加快园区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提高园区对项目的吸纳和承载力;加快扩园增容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提升综合竞争力;创新园区服务管理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园区和县城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将园区建设成为生产繁荣、管理创新、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产城一体化区域。企业总数达到12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实现30亿元以上。
第六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作用,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培育新热点,发展新业态,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39%以上。
第一节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创新旅游产品新业态,促进旅游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软硬件基础建设,改善区域旅游环境。继续加强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景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从业队伍。完善旅游信息和安全服务保障体系,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
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围绕大喀什“一小时”城市圈建设,发挥伽师区位和交通优势,以伽师瓜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丝绸之路重镇资源为核心,以峡谷、胡杨、沙漠等自然资源为重点,打造集文化体验、农业休闲、生态观光、探35险旅游、城市集散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以瓜果生态农业和丝路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和旅游咨询服务能力建设,开发休闲、户外探险、养生、疗养、避暑等旅游项目,带动旅游餐饮、农家乐、旅馆、交通、旅游商品、文化娱乐和社区旅游服务等产业的全面发展,建成大喀什城市圈的休憩区域。突出地域特色,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景区,培育旅游品牌,着重打造以城中胡杨、城市生活示范区、花卉种植基地、百果园、“美丽乡村”为核心的休闲游;打造以赛马、沙漠露营和徒步等户外探险项目为主的运动游;打造以天门大峡谷、沙漠景观、原始胡杨林、红柳、七彩山为主的生态观光游;打造以伽师瓜文化旅游节、农业创意节会、马术大赛等为主题的节会游。
培育旅游新业态,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推动伽师旅游融入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创新,积极培育旅游产品新业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发展在线旅游,智慧旅游、“互联网+”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扶持民间红柳编织、刺绣、土陶等手工艺、土特产等特色旅游商品发展。鼓励企业成立旅行社或设立分社,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设施配套、信息咨询快捷、安全保障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景观丰富多样、环境优美舒适、承载能力强的旅游生态环境;基本形成管理规范、服务到位、协调有力的旅游行政管理服务格局。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亿元。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依托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重要位置和处于大喀什城市圈的优势,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增强物流服务能力,构建联通国际国内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疆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地。
加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大喀什”物流枢纽建设,充分利用铁路、公路、航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配套物流设施建设,依托红其拉甫、卡拉苏、喀什机场、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等口岸的重要平台,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和新建商贸物流园区,提高物流水平和效率。
推进物流产业集聚发展。以城区商业和工业园区为支撑,重点培育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和现代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特色农副产品产业和优势工业,着力打造覆盖全疆、辐射周边的商贸物流中心。
促进物流业创新发展。支持发展以先进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络,推动面向国内外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物联网、车联网等新技术推广应用。以各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信息共享,整合现有资源和开发先进技术并举,鼓励企业信息系统接入。全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形成贯通城乡、便捷高效、综合服务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加强物流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促进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
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依托伽师特色优势资源和品牌优势,加快铜业、伽师瓜、新梅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附加价值较高的出口产品,提高对外贸易整体水平,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营造团结进步、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着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着力构建中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着力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推动伽师文化“走出去”,促进具有伽师特色的现代文化繁荣发展。
着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重点加强乡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坚持建、管、用并重,广泛开展村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丰富多彩的常态化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加大对基层文化带头人、文艺能人的培养,为基层开展文化活动打好基础。加快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阵地建设,继续推广广播电视译制工程,实施广播电视安防工程。大力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
全面实施好惠民工程。实施“西新工程”、“东风工程”、送文化下乡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大喇叭”、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公共文化精神产品,丰富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
加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坚持“传承历史文脉,保护传统文化”的方针,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极组织“申遗”工作,鼓励创造和宣传优秀文化精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挖掘伽师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宣传伽师的发展成果,推出内容生动健康、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纳入长远发展规划,采取特殊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和鼓励更多的集体和个人参与和兴办文化事业,使文化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在国民生产中比例更加突显,社会效益更突出。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鼓励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重点打造演艺业、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会展业、网络文化业、数字文化服务业;突出县域特色,把伽师最具有特色、最具有优势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形成伽师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打造全疆最重要的文化产业示范区及示范基地。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活动,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维护文化市场安全。
第四节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
以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各族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金融保险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信贷投入,支持产业的快速、集聚发展。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推广银行信贷、保险保证、财政政策资金相结合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完善金融风险突发性事件应急和处置机制,加大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处置力度。
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经纪代理、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积极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加快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
养老服务业。健全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居家养老业,鼓励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服务。发展社区养老业,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完善社区养老产业组织体系,培养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加强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
社区服务业。加快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各种家庭服务、婚丧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文体健身娱乐服务、婴幼儿托管和教育服务、残疾儿童教育训练和寄托服务、避孕节育咨询、优生优育优教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支持社区服务公益组织发展,壮大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大社区服务投入和资源整合,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采取联营共建等形式,与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开展双向服务。
节能与环境服务业。推进节能与环境服务业发展,完善节能效率评价和环境监测、监理、评估、审计机制,建立现代节能与环境服务体系。引导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和投融资等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服务。加快全县分类回收体系建设,促进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积极发展专业环境咨询服务业,鼓励环保企业提供系统环境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积极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
第七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契机,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条件,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
第一节 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坚持“中心带动、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方针,以县城为中心和重点特色乡镇为“点”,形成联结发展轴带,以轴带联系城镇组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建设喀什地区“后花园”和大喀什卫星城为目标,优化布局,集约高效,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功能定位,促进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县城(巴仁镇)为核心、卧里托格拉克乡、克孜勒博依乡、和夏阿瓦提乡为次中心,9个一般乡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力争到2020年,把县城(巴仁镇)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具有经济发展特色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教育中心,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打造综合型城市;把卧里托格拉克乡、克孜勒博依乡、和夏阿瓦提乡为次中心建设成伽师县县域城镇体系副中心;推动县城和各乡镇协调发展,把伽师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和喀什城市圈重要增长极。
第二节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要求,加快产业集聚,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增强城镇人口的承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城镇生产要素集聚的社会效应和容纳劳动力的能力。
推进城镇快速干道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和停车场(库)建设,提升城镇公路网络化和城乡公交网络化建设水平;加强城镇电网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电源和供电网络的保障能力。加快水源工程和供水设施建设,确保供水安全。合理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统筹供气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为辅的城镇供热方式,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等设施建设,实现工业园区、县城、乡镇污水处理同步配套建设。建立“村收集、乡镇和县城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全面实施医疗(特种)垃圾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城乡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乡镇燃气普及率达到30%以上,县城达100%。
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并全面提升改造既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加强公益性社会福利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向基层社区和农村延伸,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中心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中心镇生产条件和居住条件,提高服务农民、带动乡村的能力。逐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构建产城一体、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把建设新农村与城镇化相结合,加快撤乡建镇步伐,继续培育发展中小乡镇,发挥其解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积极推动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放宽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城市和建制镇转移。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试点工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县城和重点乡镇及一般乡镇建设用地需求,大力清理闲置土地,努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加快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按照“宜人、宜居、宜业”的建设思路,以安居富民工程为推动力,鼓励农民依托靠近乡镇的城郊村进行居民点改造,建设安居富民定居点社区,共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乡镇周边村要以乡镇建设为依托,引导农户逐步向镇区集中,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传统农业型村庄以原址改造农民住宅为主,整村连片推进,综合整治内外环境。结合“六好”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乡村配套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农贸、治安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乡村面貌明显改观。
第八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按照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交通、水利、电力和信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好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第一节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广东佛山市对口援疆为契机,以完善路网结构和综合运输保障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伽师县“西联东出、外通内畅”的对外对内交通网络水平,围绕大喀什城市圈交通建设,充分利用麦喀高速公路、阿喀高速公路,形成与喀什经济开发区融为一体的大通道,尽快融入喀什经济开发区“半小时经济圈”,加快客货流通速度,打造喀什物储重地。
加快城乡公路建设。以提高公路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提高农村公路畅通水平,基本形成高效的干线公路和便捷的农村公路运输体系。积极推进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伽师到喀什及周边县市的通道建设,增加农村公路新建、改建里程,升级改造景区、景点相连的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公路通达深度,不断加大路网密度。建制村实现“村村通沥青公路”。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县城为中心,贯通各乡镇的等级公路网。
加快客货运输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及建制村通客运班车工程。加快县城和工业园区公交站点建设,推进重点乡镇和园区货运站场及乡镇物流配送点建设,大力提升货运服务水平。加快四级客运站、简易站、村级招呼站等项目建设。
加快铁路货场建设。力争建设阿图什格达良站—伽师县工业园区—岳普湖县工业园区专用铁路,设置伽师工业园区火车站,兼顾与喀什机场、南疆铁路喀什货运站场的快速接驳,建立由喀什统筹调度的信息共享系统,充分发挥机场、铁路的服务功能,提供运输组织、装卸、仓储、产品分类、流通加工、包装、存货管理、订单处理等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为伽师商品拓展市场提供保障。
第二节 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矛盾,全面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快实施灌区渠系防渗改扩建工程,使地表水灌溉利用系数由0.43提高到0.55;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49使克孜河沿岸植被得到保护和恢复,河岸得到巩固,北部山前荒漠带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改良治理面积达到30万亩,使盐渍化面积由目前的90%下降到60%;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供水节水并重,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加大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力争达到81.7万亩的规模;建立和完善城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引水安全水源工程建设,实施农村供水管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防汛抗旱工程建设,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第三节 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保障供给、节能优先、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的思路,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区电网建设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优化电力供应结构,适度发展光伏电站,构建清洁、安全、可靠、低碳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增强电源保障能力。以清洁高效、低碳环保为发展方向,合理布局电源建设,优化电源结构,建设220KV变电站,基本形成以220KV变电所为核心的辐射电网结构。加强220kv主干网与周边岳普湖110kv主干线的联网建设,形成双回路,提高电网稳定50运行水平和自供电源能力。配套建设220kv至各110kv变电所的配套送出线路工程,增加导线的输送能力,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优化电源结构。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机组。充分发挥伽师县光热资源优势,适度引进社会资金投资光电产业,加快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到2020年,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00兆瓦。
加强电网建设。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建设。大力提升电力供应能力,合理分配电力资源,重点保障县城及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加快实施老旧线路改造升级工程,保证末端供电质量,合理规划基础变电设施布局,逐步实现分层分区供电,保障满足县中心区域不断增加的电力负荷,进一步深化农网建设与升级改造工程。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新建110KV输变电工程5项,35KV新建及增容改造工程14项,10KV配网建设工程16项,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到2020年,建立稳定高效的智能电网。
第四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大力推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全方位提升伽师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现有基础信息网络性能,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需求为导向,采用先进成熟技术建设宽带化、IP化、智能化固定通信网络,加快推进光纤宽带提速工程,城镇地区普及光纤入户,农村地区实现光缆入村,实现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加大推进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力度,提高4G网络覆盖面。完善应急通信系统,加快信息化平安伽师建设,重点加强社会维稳信息保障系统、基层政权社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到2020年宽带覆盖100%以上行政村。
大力提升信息化服务和应用水平。加快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加快现代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强化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促进政务管理创新和服务性政府建设。
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农村的应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应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信息惠农工程,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三农”的能力,依托绿色53农产品的优势,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展农副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卫生、教育、交通、旅游、气象、社区、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
加强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综合平台、舆情信息监测平台和安全事件预警平台建设,强化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监督,完善网络信用体系,加大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管控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和公共基础部门的信息安全防御能力建设,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第九章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资源环境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以保护绿洲和山区、荒漠天然植被为重点,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防沙治沙、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建设以农田网为骨架,以绿洲边缘防风固沙为裙带,以天然荒漠林为前沿的绿色屏障生态体系,有效遏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加快三北五期防护林工程建设和防沙治沙工程,针对风沙口、流沙区、沙荒地、水土条件较差的二、三类中低田实施退耕还林及人工造林,争取在红柳等大面积生长的地域建立自然保护区。严厉查处乱采滥挖、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和浪费资源的行为,有序实施退地减水,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三条红线”,把农业节水作为保护伽师生态的关键,加强山区水资源涵养、天然湿地保护和人工绿洲管理。
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加大七彩山、西克尔湖、魔幻大峡谷、达克亚古城和原始胡杨林等生态景观、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力度,推进湿地保护建设,重点实施克孜河流域等水土保持和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加大对胡杨林、荒漠灌木林、河谷林等公益林保护力度。到2020年,围绕科克铁提沙漠治理和农田防护网建设工程,力争实现新增绿化面积133.3平方公里,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第二节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优化经济增长、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为主线,着力推进治污减排,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保障环境安全。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实施重点污染场地的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工程。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试点,加大农村污水、垃圾、农田残膜等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广科学施用农药、化肥,提高利用效率,推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强矿区环境保护与修复,禁止矿山废水、废气、废渣无序排放。
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大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整治力度,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提高对饮用水源的监控能力,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源水质预警体系,保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治理和管控纺织、冶炼、有色金属,重点行业废水污染,加快建设县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道和配套管网建设,大力推进达标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综合利用。严格控制地表敏感区、地下水富集区等区域污染物排放,积极防控地下水污染。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开展城镇沙尘污染综合治理。加大重点行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工业烟气粉尘治理,加大城镇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扬尘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力度,有效防控颗粒物(含PM2.5)污染。
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建设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垃圾处理设施,有效回收利用生活垃圾,解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物和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管控,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有效回收土地残膜,提升土地耕作效益。
依法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深入贯彻落实《环保法》,实施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进执法信息公开,健全环境违法行为惩处机制,加大违纪追责力度。加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管理基础保障能力。到2020年,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60%,农村8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环境综合整治村比例达到40%。
第三节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大力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建立节约用水制度,强化定额管理。大力发展节水工业,广泛开展节水型城镇创建活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和行政执法,严禁超采地下水、滥采地下水。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用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坚决防止无序开发、乱采滥挖、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强重点能耗企业和单位的节能监管,推进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城镇公共交通,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低碳社区,推行供热计量收费。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节能减排监察能力建设,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及能耗计量数据的监测和管理。广泛开展“6.5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低碳排放日”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推进煤石、矿渣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综合示范区工程。
第十章 坚持共享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以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安居、扶贫等为重点,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第一节 保障和促进就业
健全城乡就业保障制度。坚持就业第一,积极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全面落实促进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破除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流动的壁垒,因地制宜引导劳动者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重点解决好零就业家庭、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三类群体的就业问题。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劳动权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促进妇女充分就业。依托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引导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务工返乡青年投身创业,使更多群众享受政策、实现就业。积极引导各族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实施转移就业工程,着力扩大和稳定就业。“十三五”期间,全县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4万人,就业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援助,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规划期末应届普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大力实施产业带动就业计划,引进和培育“短平快”项目,鼓励和支持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特色餐饮、特色旅游、民族手工艺等产业发展,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驻伽企业、政府投资和各类援疆项目招录本地员工比例达到50%以上。建立乡(村)企合作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用工荒”、群众“就业难”的矛盾,加强政策引导,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稳定吸纳就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发展拓展就业领域,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充分发挥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农业就业潜力,大力发展当地初加工、农产品加工业、冷链物流等服务业和特色手工业。
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积极整合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开展好就业技能培训、在岗培训、创业培训,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重点,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就业培训工作始终。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基本消除城乡新增劳动力从业无技能的现象。依托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切实抓好技术工人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加快培养和发展产业工人队伍。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进城就业、就近就地就业、返乡自主创业。
第二节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就业为导向,以调整教育结构、加快培养人才为抓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保障女性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薄改”计划,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落后地区和农村转移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寄宿学校建设,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保障“普九”各项指标始终保持在国家标准内,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率和整体发展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步伐,到2020年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率达到100%,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投入,努力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办出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和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快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力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形成职业高中办学特色。进一步完善资助和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重点建设纺织服装类、农业类、服务业类和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专业实训基地。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加快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0%;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实现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教育全覆盖。
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把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建立完善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
第三节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围绕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完善疾控、妇幼、医疗、监督四大体系能力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保障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公共卫生优质服务,妇女儿童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按照“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的原则,加强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维吾尔医医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医疗卫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步伐,继续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到2020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90%以上,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完成率达到80%以上,建制乡镇和行政村政府举办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做好艾滋病、伤寒、黑热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完善疾病监测网络,严格疫情管理。做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和各类免疫接种,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消灭脊髓灰质炎,消除麻疹。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力推进卫生监督工作。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工作。到2020年,各类免疫接种疾病接种率达95%以上。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以及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制定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发挥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援疆优质医学教育和医疗资源优势,加大组团式培训力度,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突出全科医生和疾控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技术骨干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和医德医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四节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以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做好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重点的扩面工作,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到2020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90%左右。
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拓宽失业保险覆盖面,将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全部纳入保险范围,参保率达到90%。进一步扩大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到2020年,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率均达90%以上。
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户救济和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解决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医疗保障问题;建立和完善以老年人、残疾人、孤儿为主要对象,基本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不断完善慈善事业管理体制和社会捐赠机制,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男女平等,促进两性和谐发展,提升妇女社会地位,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深入实施自治区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加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继续实施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路、供排水、垃圾处理、饲草料地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到2020年全县保障性安居工程达到全覆盖,城镇及国有农场中等偏下、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力争完成48711户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第五节 加强文体广电事业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进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区及示范基地建设,争创自治区级文化建设先进县。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切实保障文化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抓好文化队伍建设。坚持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并重,鼓励将本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扎根当地并富有现代特色的文化,实现“送文化”向“种文化”、“造文化”转变,促进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加强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加强主流媒体建设,构建广播影视舆论引导体系。实施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项目,及时调整大喇叭布局规划,切实做到大喇叭声音全覆盖。巩固伽师县广播电视台主流媒体地位,加大精品栏目创建工程,建设完成广播电视演播大厅。实施广播电视高清数字化改造升级工程、广播影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中心建设工程和广播电视新媒体系统建设工程(即伽师视听网),到2020年,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全面实现广播影视高清数字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每年至少建成一个数字影院。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围绕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培育体育市场、促进体育消费,健全县、乡、村三级体育网络,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加快城乡健身场所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体育普及率。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力度,构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发现、培养和输送的体制机制。发展体育产业,大力推进足球产业发展,坚持“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打造制度化的体育赛事体系。重点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技术咨询服务、体育健身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十三五”期间,全力争创自治区体育建设先进县。
第六节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实用性科学技术,整合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重点发展应用性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节能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环保电子信息技术,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到2020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畜牧业良种覆盖率达85%,林业新技术覆盖率达85%,农机化新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工业产品科技含量达50%以上。
加大科技投入。全社会科技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伽师县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和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充分发挥广东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优势,建立科技合作的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到2020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当年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5%以上,科普经费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到2020年达到年均每人1元的投入比例。
第七节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稳定物价总水平。完善价格管理体制,深化价格改革,逐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减少政府定价范围,完善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继续做好稳控物价工作,加大“菜篮子”建设力度,保障蔬菜等农副产品市场有效供应和价格稳定;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做好粮棉油、牛羊肉、蔬菜等重要商品的产销衔接和合理调运;强化政府定价成本监审,完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制度,提高政府定价科学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应急机制。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费,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经营性服务性收费行为;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做好城乡困难居民的临时救助,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
第十一章 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四个切实”的要求,建立健全“六个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科学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和精准扶贫十项重点工程,不断巩固和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援疆扶贫“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到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国家现行标准下全县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16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县顺利摘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节 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六个精准”扶贫举措,按照贫困区域、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贫困村“一村一规划”、贫困户“一户一政策”,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科学实施“五个一批”行动。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引导,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扶持贫困人口脱贫;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贫困人口,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等形式,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林下经济、观光农业,种养相结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学前至高中教育免费教育;以扩大就业为落脚点,全面落实职业、高等教育补助政策,扩大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规模,提高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扶持贫困户子女掌握知识和就业技能,逐步实现稳定就业;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或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抚养人的“三无”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逐步实现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确保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机衔接。
第二节 大力推进扶贫工程
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为引领,整合行业部门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援疆资金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协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项重点工程。
实施村级道路畅通工程。以提高公路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提高农村公路畅通水平,基本形成高效的干线公路和便捷的农村公路运输体系。
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和巩固提升一批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到2020年,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
实施农村电力工程。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网改造,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到2020年,贫困村全部完成电网升级改造。
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以“改善和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和住房安全问题”为落脚点,提高贫困户安居富民建设补贴标准,到2018年,确保全县贫困户全部住上安居富民房,实现全覆盖。
实施特色产业增收工程。围绕贫困村脱贫致富,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村均形成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项以上稳定增收产业。
实施乡村旅游工程。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优势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开发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实施教育科技工程。促进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倾斜,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教育科技扶贫脱贫工作,努力切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实施卫生和优化生育工程。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突出向贫困村倾斜,到2020年,所有贫困村有标准卫生室,有合格的乡村医生,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县乡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到2020年,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有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
实施贫困村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光纤宽带提速工程,城镇普及光纤入户,农村实现光缆入村,实现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到2020年贫困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00%,贫困村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第三节 落实扶贫责任制
强化扶贫领导责任制。实行县乡落实主体责任,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开发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提高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发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组的作用,做到政策到户、措施到人。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督察制度,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切实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引领作用,引导各行业项目资金、援疆资金的有效整合,用活用好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推动金融部门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履行金融部门扶贫责任。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扶贫队伍能力水平。
第十二章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深化财税、金融、价格、农村综合治理等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效,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发展。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清理和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小微企业发展,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伽师县矿业权交易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实行一个印章管审批,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加快建立和规范审批权限清单,全面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放宽社会资本准入条件,制定企业投资项目名录。推进招投标体制改革,优化招标工作机制,加快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创新政府管理方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管理方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推进机构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公益性事业单位行为,实现公益目标最大化。加快社会中介组织改革,消除中介机构行政化倾向。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各类要素能够依据市场规则,实现优化配置,提高配置效率。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入推进水价水权改革,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城市居民用水、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建立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激励机制。继续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改进补贴方式和操作办法。进一步扩大最低电价政策覆盖范围,积极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加快土地要素体制改革,建设产权清晰、规则一致、竞争有序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稳妥推进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完善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全面实施矿产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引导优势矿产资源向资源深加工优强企业集聚,探索探矿权和采矿权分离机制,改革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制。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扩大直接融资为重点,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向乡镇布点,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县农信社改制,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支持农牧民发起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整合现有融资平台资源,积极引进多种融资方式,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设立和增资扩股,用于非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激活民间资本。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有效培育长、中、短期结合的梯次财源体系。推进财源建设向纵深拓展,为财政持续增收夯实基础。增强财政调控职能,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杠杆作用,创新小微企业担保体系,解决融资难题,打造诚信的信用环境,推动企业发展。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乡镇、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乡财县管、村财村管村用乡监督制度,赋予乡镇、村级组织更大的自主支配权。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权向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农牧业企业流转,提高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培育壮大伽师瓜、新梅协会等农民协会组织。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集体林权和国有农林场制度改革。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十三五”时期,力争建立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深化教育改革,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个人学籍号和学分累计制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体育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第二节 坚持全面开放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巴经济走廊”、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契机,加快对外对内开放步伐。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以主动承接产业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与对口援伽的广东省佛山市在产业转移、资源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联系与合作;加快与内地发达地区的产业衔接,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吸引符合伽师县产业发展政策的大中型产业项目落户;积极鼓励当地企业、产品、人才走出去,通过市场开拓、合资经营、劳务输出等手段,推进产业、人才的高度融合。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内外招商活动,进一步发挥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作用,实行常驻招商、在援建地蹲点招商;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招商方针,力争在“喀交会”、“西洽会”、“亚欧博览会”等国家、自治区级重大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取得重大突破。着力推进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做好招商引资统计和奖励工作。创新利用引资思路,提高利用引资水平,力争到2020年,新增工业项目落户企业达到50家以上。
加快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发展面向国内外的特色外向型产业群和产业基地。培育产品竞争新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和规模,扩大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对外开放的影响力。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培育进口资源加工产业集聚区。积极参加亚欧博览会、中亚南亚交易会等各类展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宣传推介,展示伽师县开放、包容、合作新形象。
第三节 加快兵地融合发展
坚持“融合、共同、合作、科学”发展理念,树立“兵地一家人”、“兵地一盘棋”的思想,全力支持伽师总场维稳戍边能力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兵地合作关系,做好生产力布局统筹规划,全力支持伽师总场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建立健全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和规划实施协调机制,完善伽师县与伽师总场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兵地干部交流和任职,加大兵地群众之间的交往交融,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子、交朋友互助帮扶活动,巩固提升兵地群众之间的友谊。深入推进兵地在维护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医疗卫生、教育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形成兵地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流交融、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局面。
第十三章 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紧紧抓住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伽师的主体作用和广东省(佛山)支援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新机制,不断深化经济、干部人才、科技、教育、产业等全方位援伽,增强伽师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加强民生建设,惠及各族群众
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紧贴群众需求,着力抓好就业、教育、人才等重点工作,实施好各族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注重产业带动就业。把产业带动就业作为对口援疆的优先目标,加大政策鼓励和引导力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群众就近就地稳定就业。
深入推进教育援疆。以思想政治教育、双语教育、职业教育为重点,坚持外延与内涵相结合,进一步充实教学力量、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广东省佛山市与伽师两地学校联合共建,加大师资对口支援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强化伽师教师培养力度,切实提升教育水平。
继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紧贴各族群众实际需要,重点支持家庭困难群众实施城乡安居工程,统筹推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医疗卫生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第二节 加强产业援伽,优势互补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互利互赢”原则,把伽师的资源、地缘与广东省佛山市的资金、市场、人才等优势结合起来,支持和引导佛山市用好支援伽师的各项政策,形成合力推动伽师发展。
打造产业援伽平台。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机遇,深化佛伽区域合作,重点加强在资源开发、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领域的合作。以伽师县产业园区为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点带面促进伽师县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设立扶持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引导基金,制定专项管理办法,提高企业赴伽投资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落户和使用当地劳动力。
积极开展产业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佛伽两地经贸往来,在佛山举行招商引资活动,支持佛山企业来伽考察对接,建立产业合作长效机制。发挥佛山优势,突出伽师县特色,找准85佛伽旅游文化合作切入点,提升伽师县景区质量。借助佛山市市场营销网络,支持伽师县特色产业营销,引导伽师县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和国际市场。
第三节 加强交往交流,增进民族团结
加强干部人才交流与培养。实施人才建设工程,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对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和推广援伽干部人才与伽师干部之间的结对帮扶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佛山援疆干部人才传帮带作用,为伽师县发展稳定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民间交流交往力度。推动伽师县和佛山人民群众双向交流常态化,通过深入挖掘和弘扬两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接收伽师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少数民族学生在广东就业、开展青少年“手拉手”、“佛山—伽师游”、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传播现代文化,巩固和升华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增强援疆省区人民群众对伽师的了解,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融合发展。
第四节 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健全和完善对口援伽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做好服务配合,及时协调解决好对口援伽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完善援伽工作联系沟通机制,在高层互访对接的基础上,深化各层级、各领域的横向、86纵向交流与衔接,形成推动援伽工作的合力,确保对口援伽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进一步健全项目管理和监督机制。简化对口援伽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采取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超时默认等有效措施,为援伽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服务。成立联合监督检查组,依法对项目的资金、进度、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社会投资效益。
不断完善援疆干部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对援疆干部人才的服务管理,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援疆干部,为援疆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深化与援疆干部的情感和工作交流,促进援疆干部顺利工作、健康成长。
第十四章 统筹做好“十三五”规划实施保障工作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推动规划顺利实施。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实施。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决策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和工作机制,健全科学咨询机制。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巩固“三严三实”成果。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充分发扬民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伽师的主人翁意识。
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心力强的“四强”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节 健全政策体系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战略重点,制定和实施财政支持政策、税收和价格调节政策、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以及科技、教育、人才保障政策。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加基础上,逐年增加县级财政投资规模,县级财政资金重点向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科技教育、民生改善和资源环境等政府主导发展的领域倾斜。研究制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节能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政策,研究制定完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促进体制改革的政策,增强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改革开放的统筹协调。
第三节 加强统筹协调
按照本规划确定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重大项目布局,各部门、各行业要组织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目标和任务,以及可操作的实施措施。要建立本规划与专项规划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在主体功能定位、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项目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上,确保总体要求一致,空间配置和时序安排科学合理,形成以本规划为统领,各级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加强本规划与自治区、地区年度计划的衔接,在制定和实施本县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要结合实际,按年度分解和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所担负的中长期发展任务,制定年度具体措施,切实组织落实。
第四节 做好监督评估
加强监督,面向社会和群众广泛宣传规划,增强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的指导,加大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力度,科学严格绩效考核,构建领导有力、衔接有序、配合密切、协调顺畅和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做好对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等预期目标的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对规划执行进行中期评估和后评估,总结经验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县政府要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完成规划目标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县人民政府组90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时,要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在规划实施期间,当遇到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因其他重要原因使实际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需要调整本规划时,县人民政府应适时提出建议,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实施。